【原标题】浴火重生的英雄之城——走访伏尔加格勒莫斯科
文/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黄河 彭培根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随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组织的媒体团,来到位于俄罗斯南部、距首都莫斯科千余公里的“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
这座城市始建于16世纪,最初是守卫东南边疆的要塞,名为察里津。1925年更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又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三天的行程中,记者走访了伏尔加格勒多处纪念地与历史遗迹,触摸这座城市曾经的创伤与坚韧,理解它铭刻于骨血的英雄气质。
6月2日拍摄的伏尔加格勒城市景色(黄河 摄)
“死战不退”的英雄烙印
透过飞机舷窗极目眺望,稀疏云影下,俄罗斯母亲河——伏尔加河宛如一条银色绸带,蜿蜒穿过辽阔大地。机场航站楼玻璃幕墙上,“斯大林格勒国际机场”几个俄文单词仿佛时光印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展开剩余83%驶往市中心的公路上,马马耶夫山岗之巅,“祖国母亲在召唤”雕像映入眼帘。这尊高达85米、重8000吨的雕像将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与苏联宣传画中的母亲形象融为一体,衣袂翻飞,利剑直指苍穹,仿佛正发出奋勇向前的召唤。
雕像脚下,军人荣耀大厅内,7200名斯大林格勒战役烈士的名字,镌刻在肃穆庄严的环形花岗岩墙面上,令人动容。
1942年初,闪击莫斯科失利的德军被迫放弃全线进攻苏联的计划,转而向南直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同年7月17日,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直至次年2月2日以苏军胜利告终。
“马马耶夫山岗地势高,可以俯瞰城区和伏尔加河,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讲解员介绍说,“在战役持续的200个昼夜中,这里被反复争夺了135天,有时一天之内就会数次易手。”战后,山岗遍布弹坑与残片,土地几乎被鲜血染红。
攀登马马耶夫山岗途中,阶梯两侧的废墟墙和广场雕塑上反复出现“死战到底”“绝不后退”“每座房屋都是一座堡垒”等铭文。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生命用热血捍卫的信念。
2023年2月,俄总统普京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80周年庆典活动上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根本转折点,这座城市已经永远成为俄罗斯人民坚不可摧的象征。
正如军人荣耀大厅穹顶上那句铭文所言:“我们都是普通的凡人,很少有人幸免,但在祖国母亲面前,我们都尽到了爱国者的责任。”
装甲艇战斗到最后一刻
伏尔加河畔的沿岸街上,有一处颇具规模的玻璃展厅,里面有一艘满身弹孔的小型炮艇被高低起伏的金属支架包围着,仿佛一座移动的钢铁堡垒,在伏尔加河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2017年11月5日,这艘曾经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BK-31装甲艇被人们从伏尔加河底打捞出来,时隔75年终于重见天日。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同系列的装甲艇当时共有8艘,如今唯此残骸存世。艇内发现了11具乘员遗体,还有大量枪支弹药。
1942年8月至9月,伏尔加河右岸战况胶着,左岸便成了当地军民的大后方。游弋在伏尔加河上的BK-31装甲艇白天掩护地面部队作战,夜间承担起运送伤员、平民和向前线补给弹药的艰巨任务。
10月8日至9日夜间,装甲艇完成任务后被敌人发现,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舰长帕维尔·尼基京中弹牺牲,舰艇遭遇重创,最终沉入河底。
“这种小型舰艇的装甲仅能够覆盖炮台、控制室、发动机舱等关键部位,艇身可以轻易被机枪射穿。”工作人员指着船头封堵在弹孔中的那些圆锥形木楔解释说,“修复时间非常有限,船员们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应急”。
BK-31装甲艇被打捞出水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姿态。船舱内,除了乘员遗骸和枪支弹药,还有一把吉他、半瓶香水和一本七年级的课本。
枪林弹雨中,生命或许脆弱易逝,但其中闪烁的希望与梦想永存。
游客在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内参观(彭培根 摄)
断壁残垣诉说战争残酷
在距离BK-31装甲艇展厅700米的地方,坐落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上层大厅,全景巨画《德国法西斯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溃败》让人瞬间进入1943年1月26日苏军部队在马马耶夫山岗上围歼敌人的场景。
在博物馆旁边,已经成为废墟的“格哈德磨坊”(又名“格鲁季宁磨坊”)默默诉说战争的过往。这座建于1900年前后的五层红砖建筑,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是当地一处运转良好的面粉厂。战役打响后,这里成了苏军重要的防御据点之一。
如今,“格哈德磨坊”被刻意保留着战后的模样——墙体千疮百孔,顶层几乎完全坍塌,钢筋狰狞地裸露在外,如同一个巨大而沉默的伤口。站在它的面前,耳边仿佛依然回响着当年震耳欲聋的炮火声和士兵的呐喊声。
这一刻,记者深刻感受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印记并非只封存在展厅里,它更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刻印在城市的躯体上。
对华合作增添发展动力
伏尔加格勒不仅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城市,也是俄罗斯南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撑竿跳女皇”叶连娜·伊辛巴耶娃在这里出生,能容纳4.5万人的“伏尔加格勒竞技场”是2018年国际足联世界杯赛事举办地。
历史资料显示,斯大林格勒战役让这座城市的人口从50万锐减到3.2万,超过4万栋房屋被毁。全市战后住房存量仅为战前的9.5%。82年后的今天,伏尔加格勒早已浴火重生,成为俄罗斯16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之一。
伏尔加格勒州同样蓬勃发展。这里地处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是俄罗斯国内交通物流系统关键枢纽,也是“北—南”国际运输走廊重要节点。
与中国日益紧密的联系正在为伏尔加格勒州的发展带来新动力。根据俄联邦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伏尔加格勒州与中国的贸易额比2023年增长了近67%,在该州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达到14.8%,居于伏尔加格勒州104个外贸伙伴中的第一位。
“借助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伏尔加格勒州有望进一步推动该地区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实现现代化。”伏尔加格勒州副州长安娜·皮谢姆斯卡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她看来,伏尔加格勒州与中国紧密联系不仅体现在经贸往来,更体现在双方的人文交流合作中。
“我从小就接触汉语,大学期间,中文更是成为我的第二外语。”21岁的达里娅·古利诺娃去过中国北京、天津和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今年,她毕业后将留校教书,成为一名英语和汉语教师。
“伏尔加格勒国立社会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是俄罗斯南部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中心之一。”皮谢姆斯卡娅介绍说。她强调,人文领域日益紧密的联系将进一步巩固伏尔加格勒州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漫步伏尔加格勒街头,高楼林立,车流穿梭,公园里孩童嬉戏追逐……这座在废墟中重生的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属于它的未来。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7月3日第10版
编辑 霍丹彤
发布于:北京市股市策略配资,厦门股票配资开户,赢翻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