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网约车已经实现家族化了。我开了八年网约车,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现在我跑白班,儿子跑夜班。”
网约车渐渐家族化,一方面说明这份工作上手容易,只要有驾驶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开着车去接单,不需要学历、人脉和资源,也不用看老板脸色,不用处理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人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只能选择门槛较低的网约车行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网约车大军。据媒体报道,杭州有位 22 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在家待业半年,父亲提议他去跑网约车。他听从了建议,贷款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每天早上 8 点出车,晚上 11 点收车,一天工作 15 个小时,每月能跑 1 万多元流水,除去 3000 多元车贷,到手收入七八千元。他表示,目前还没找到更好的工作,打算先跑着,等经济形势好转再做打算。
还有一位 24 岁的年轻人,原本在互联网公司工作,裁员潮中不幸被裁。找了几个月工作无果后,为维持生计,他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他每天从早上 10 点跑到晚上 10 点,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元,但工作强度大,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
网约车行业兴起时,确实有不少人靠它赚了钱。有司机表示,早期跑网约车,每天工作 10 小时左右,月入过万不是难事。那时候平台为吸引用户,会给司机高额补贴,订单也多。
但随着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从业者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司机的收入大不如前。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 30 日,全国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 745.5 万本、车辆运输证 311.3 万本。市场饱和度增加,僧多粥少,司机平均收入呈下降趋势。
以北京为例,过去网约车司机每天跑 10 小时,收入能有四五百元,现在可能只有两三百元。一些司机为增加收入,只能延长工作时间,有的甚至一天跑 12 小时以上。可即便如此,收入提升也有限,还面临着车辆损耗、油费(电费)、平台抽成等成本压力。平台抽成比例一般在 20% - 30%,再加上车辆保养、维修、保险等费用,每月成本支出不少。而且长时间开车,对身体伤害大,很多司机都有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
那么,年轻人跑网约车,到底有没有前途呢?这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从短期看,对于刚毕业或暂时失业的年轻人,网约车是个不错的过渡选择。它能提供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还能让年轻人在工作中熟悉城市道路,锻炼沟通能力。但从长远发展角度,跑网约车的局限性也很明显。
首先,网约车工作缺乏职业晋升空间。司机每天重复接单、接送乘客的流程,很难积累有价值的职业技能和经验。长期从事这份工作,未来想转行到其他行业,会面临很大困难,因为简历上除了开车经历,很难有其他亮眼的职业成就。
其次,随着科技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不断进步。虽然短期内无人驾驶还无法完全取代网约车司机,但从长远看,这一技术的普及可能会对网约车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司机这个职业甚至可能被取代。
再者,长期在封闭的车内环境工作,社交圈子会变窄,不利于个人人脉资源的积累和拓展。
当然,也有年轻人在跑网约车的同时,为自己谋划其他发展方向。比如,有的司机利用跑车过程中接触不同乘客的机会,积累人脉,寻找创业机会;有的司机在跑网约车之余,学习其他技能,如写作、摄影、编程等,为未来转行做准备;还有一些司机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跑车日常、经验和心得,吸引粉丝关注,实现多元化发展。
对于想跑网约车的年轻人,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要了解当地网约车市场供需情况,计算好成本和收益,评估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同时,不能把跑网约车当作长期职业目标,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拓展更多可能性。
股市策略配资,厦门股票配资开户,赢翻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